6月28日,在市练江大道西段一家名为滨海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荡漾着老人们开朗的笑声。“在这里,我感觉太幸福了,有人给我梳头、捶背;有伙伴儿一起聊天;饿了,有人把饭菜端到门口;周六、周日还有孩子们给我们表演节目,陪我们聊天。”83岁的陶翠花老人笑着说。这个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有长期托养床位80张、日间照料床位20张,分设长期托养区、日间照料区、公共服务区和社区老人服务区等功能区域,提供社区照料、居家服务。目前,入住率达92.3%,像这样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驻马店市区2017年建起投入使用12个,2018年建成的3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遍布城区。
中心城区修建10多个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一口气建起了100个社区便利店,往日100多个破旧小区美丽“蝶变”,上万户居民告别脏、乱、差……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有高楼大厦撑起的天际线,而且有万家灯火拼成的地平线。我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以来,驻马店市民生支出的年均增速超过15%,切实将人民的幸福扛在肩上、落在实处,让天中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阳光照进窗:解决群众最期盼的看病难问题
为解决“因贫看不起病、因病加剧贫困”问题,使大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我市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构建了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大病补充医保、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医疗保障体系。至目前,全市已参加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182423人,参保率100%,累计为困难群众19545人次支付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费用2718.93万元。同时,我市民政系统开通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将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个人自负合规医疗救助比例分别提高70%、80%,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累计实施直接医疗救助94703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0647.6万元。在全市19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了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仅此一项全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45871人次,发放救助金2214.939万元。
小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是城市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网格”的基石。2017年以来,我市在中心城区新建、改建和扩建了2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每3万名居民拥有1个卫生服务中心的高标准,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
幸福来敲门:让老人老有所养、就近养老
随着老龄化加剧、老人空巢化比率不断提高,养老问题既是社会热点,更是现实需求。近年来,我市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以社区托老站为桩脚,初步形成了“一碗汤”距离的社区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就近养老。
据市民政局统计,2017年驻马店市区就建成并投入使用12家综合养老中心,2018年建成的3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也投入使用。到2020年,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及站点,基本实现老有所养、就近养老。
一部手机就是一个“电子保姆”,让腿脚不便的杜杰芳老人无须走出家门就能得到上门护理和陪伴服务,这是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魅力,她只需按下手机上特制的SOS键,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电脑显示屏上就会显示其姓名、年龄、住址、病史等个人信息,根据需要提供预约挂号、餐饮配送、生活照料等上门服务。如果出现紧急情况,还能同步通知紧急联系人或老人家属,提供24小时紧急救助服务,把养老服务与互联网平台结合,我市着力打造智慧养老新模式,建设没有院墙的养老院。至今年5月底,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覆盖服务对象达10000人。
实惠送手上:创新助力把惠民之事办实
我市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017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9%,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其中,城镇新增就业完成任务比例位居全省第二,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任务比例位居全省第一,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完成任务比例位居全省第二,受到了省人社厅的通报表扬。城镇登记失业率2.5%,低于省控目标。
形式虽然多样,但是核心始终如一: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抓好民生工作,持续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便民看得见:民生与发展良性互动
在市中华大道中段,67岁的文书生坐在石凳上和街坊聊天,在他旁边的市中心医院,私家车整齐地停放在停车场上,医院环境整治工作井然有序。2017年以前,去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看病,停车成为市民的头等难题,为解决市民去医院看病停车难问题,市委、市政府和驿城区以及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出资对原驻马店卫生学校闲置空地进行升级改造,硬化了路面,疏通了下水道,使空地变为停车场。我市实施老旧小区“四改一增”提升工程,3年内改造200个老旧小区和20条老街道,建设和改造22个停车场,新增车位5000多个。
在敢于“大手笔”改善民生的驻马店,民生投入不仅没有拖发展的后腿,而且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据市商务局统计:2018年1月~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4亿元,占省定目标的40%,增长12.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医疗有保障、就业有门路、出行很便利、居住很惬意……
民生幸福体现发展水平
李丹丹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是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评价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和水平,更要看在多大程度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些民生期待,是群众幸福感获得的关键所在。老百姓有没有好的工作、是否享受好的教育和医疗……这些问题考验着一座城市的配套服务功能,是城市发展要着力关注的领域。近年来,伴随我市经济社会突飞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全面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就业、医疗、养老等领域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凝聚了人心,坚定了信心。
人民生活更幸福,城市发展有力量。民生幸福体现发展水平,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市民,城市才能长治久安,获得不断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