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文明办联合省发改委等部门向社会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河南省诚信建设“红黑榜”,对全省诚信建设和专项问题集中治理情况进行了通报。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2018年7月,中央文明委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 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19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省文明委及时向各地各部门转发了《方案》,对我省集中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突出问题集中治理,切实把工作举措落地城乡基层,确保集中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坚决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工作部署,发挥职能优势,突出工作重点,层层传导压力,实现上下联动。通过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开展集中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失信行为,构建了信用联合奖惩联动机制,全省诚信建设制度化不断推进,全社会诚信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加强诚信宣传教育。省文明办不断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推动新闻媒体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围绕诚信主题,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推出一批公益广告,在各级各类媒体、公共场所进行展示。我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将诚信建设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健全过程,通过宣传推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模范人物,传播正能量,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去年以来,推选出郭建华等2位第七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赵庆民等5位诚实守信“中国好人”,边巧云等10位诚实守信“河南好人”。持续完善河南省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把诚信建设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测评体系。将诚信教育实践、文明诚信服务、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和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 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作为文明城市测评指标,把单位、单位法人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或被列入严重失信违法“黑名单”,纳入文明单位创建动态管理负面清单。
二是大力开展经济社会领域失信重点问题专项治理。省教育厅开展了2018年硕士、学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共抽检硕士学位论文750篇,学士学位论文1000篇,共抽检出存在问题的硕士学位论文4篇,学士学位论文13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论文2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上半年全省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303人次,开展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专项检查66次,检查无线电发射设备生产销售主体724家。省公安厅以雷霆行动为抓手,仅今年以来就破获本省现行电信诈骗犯罪案件3645起,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6327人,止付冻结涉案资金18.8亿元,充分利用河南移动反诈监测预警系统、联通“鹰眼”系统、宾果、阿里等多个预警拦截系统,下发预警信息38891条,成功劝阻35951条,挽回群众潜在经济损失3亿多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大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持续打击制售假药行为,2018年8月以来,全省共查处药品一般程序案件4549件,罚没金额1689万元,捣毁窝点3个,责令停产停业60家,移送司法机关82件。
三是加快征信体系和联合奖惩联动机制建设。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年完成77万条医疗机构、医师及护士执业资格等信息数据的归集,实现了省级平台与国家平台信息互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今年上半年,将8个违法失信主体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并推送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施信用联合惩戒。省交通运输厅对信用评价为AA级或连续3年为A级的企业,给予增加信用分、增加中标机会、中标后享受降低履约担保等激励措施;对信用评价为D级的企业,在信用等级有效期内限制投标,对违法违规企业信用降级。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建立了纳税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实施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仅2019年上半年,就累计向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送A级纳税人名单、税收违法“黑名单”等纳税信用信息近5万余条,行政处罚信息4270条,共有156户次A级纳税人享受了发改、工信、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绿色通道”服务。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经营异常名录信息94.4万条、34.7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息7.1万条、3.56万户推送到有关部门共享,使失信当事人在行政审批、资质认定、融资授信、招投标等方面受到限制和禁入。同时,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出台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用修复机制,印发了《关于建立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机制的通知》,鼓励企业自我承诺、主动纠错、信息公示、重塑信用。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加强对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征信系统)的运行维护,截至2018年底,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录入河南辖区3500万自然人、50.7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的基础信息和信贷信息。
下一步,省文明办将继续协调各地各有关单位夯实责任、完善制度、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把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凝聚诚信建设强大合力,形成人人守信、社会互信的良好局面,切实推进我省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一是统筹推进集中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两个联席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将开展整治情况纳入2019年度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按照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几个方面,督促各地做好统筹,推动24个有关单位制定专项治理工作细则,持续抓好本行业、本系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集中治理工作落实,形成分工负责、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建设。督导各部门进一步健全信用信息记录制度,抓紧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省各市县、各行业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信息网络,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基础信息和信用记录。金融、注册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信用信息在全省范围内做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依法依规、分级分类公开信用信息,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信用信息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信用联合奖惩联动机制。落实联合惩戒措施,完善“红黑名单”和公共信用评价制度,对在治理19项经济社会领域失信重点问题中查处的失信企业、个人,失信记录纳入全省征信系统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部门合作备忘录进行限制和惩戒,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办理,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四是持续开展社会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守法提升行动。每半年组织一次诚信“红黑榜”发布,向社会集中发布专项治理进展情况,大力宣传诚信先进典型,曝光失信企业和个人名单。深化诚信示范街区、企业、商户创建活动,抓好重要时间节点、重点人群诚信教育,集中制作刊播一批诚信公益广告。五是定期组织开展督查考核。定期对省直部门、各省辖市经济社会领域失信重点问题专项治理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结果予以通报。各地、各部门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成效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同志们,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迫切需要我们以诚信缺失突出问题集中治理为契机,全面加强诚信建设。希望各地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争做诚信理念的倡导者、诚信文化的传播者、诚信规范的践行者,在中原大地汇聚起诚实守信的强大正能量,为推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提供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社会环境。
下面,根据活动安排,统一公布诚信建设 “红名单”和“黑名单”:
一、诚信建设守信“红名单”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的守信“红名单”有: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9家企业。
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纳税守信“红名单”有:2019年A级纳税人4.72万户,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河南有限公司、郑州海龙实业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
二、诚信建设失信“黑名单”
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有:河南田润置业有限公司、河南高速发展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昆仑能源有限公司、汝州市金土地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康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和吕跃伟、丁芳芳、韩宝银、辛光荣、刘青等5名自然人。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有:河南省恬润食品有限公司、玉茗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中腾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鑫禾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河南徽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和崔保生、洪艳秋、蔡常兰等3名自然人。
省交通运输厅公布的2019年第一批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失信当事人“黑名单”有:豫A6298D、豫A9762A等39辆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吉小强、李三保、李德春、李 勇等4名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驾驶人。
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税收违法“黑名单”有:郑州瑞捷纺织有限公司、鄢陵县伟扬木业有限公司、孟州市众生康药材销售有限公司、襄城县超颖制衣有限公司、开封鑫润医药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宪真商贸有限公司、郑州世伦劳务分包有限公司、安阳聚金昌久标准件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
以上诚信建设“红黑名单”详细信息已在 “信用河南”网站统一公示。